朱艷艷,張林華,崔永章,李凱,呂文超,
(1.山東建筑大學熱能工程學院,山東濟南250101;2.山東建筑大學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技術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山東濟南250101;3.山東建筑大學山東省建筑節能技術重點實驗室,山東濟南250101;4.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陜西西安710055)
摘要:富氧燃燒是解決生物質能源直接燃燒溫度低問題的重要方法。文章采用熱重分析法分別對玉米、棉稈以及木屑進行燃燒特性試驗,通過分析不同氧氣濃度下三種秸稈的TG—DTG曲線,研究富氧條件對三種典型生物質顆粒燃料燃燒特性指數的影響。結果表明:富氧條件下三種生物質顆粒燃料燃盡溫度區間比空氣中減少近1000℃,揮發分最大析出速率是空氣中的2~2.75倍;富氧條件下,燃料的燃燒特性指數迅速上升,且玉米桿的上升幅度最大,表明富氧對玉米桿促進作用最強。
0引言
生物質能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耗的14%,具有清潔可再生及CO2近零排放的優點。我國生物質能分部廣泛,資源豐富,每年生物質資源總量可以折合成6.5億t標煤。目前生物質能主要以直燃的方式為居民提供生活用能,這種燃燒方式具有操作簡單,取材方便,成本低的優點,但是利用效率很低,造成了很嚴重的能源浪費及環境污染。另外,生物質成型燃料的燃燒火焰溫度一般不高于1000%,如果能解決生物質直接燃燒溫度低的問題,將可廣泛應用于工業能源領域。富氧燃燒可以明顯提高生物質直接燃燒溫度,是解決生物質能源直接燃燒溫度低問題的重要方法。
近十多年來,富氧助燃在國內外都有很大的發展。許多發達國家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來研究富氧技術,特別是日本,曾在以氣、油及煤為燃料的不同場合進行了富氧應用試驗,得出如下結論:用23%的富氧助燃可節能10%~25%,用25%的富氧助燃可節能20%~40%,用27%的富氧助燃則節能高達30%~50%等。羅思義對生物質微米燃料富氧燃燒特性進行了分析,并認為富氧能夠改善生物質微米燃料的燃燒特性,指出當富氧率為40%時,爐膛溫度可達1600℃。
生物質顆粒燃料經過了高壓作用,質地比較密實,燃燒時與空氣接觸面積較小,因此,其點火及燃燒特性與生物質微米燃料存在很大的差異。測量揮發分的析出量是最為傳統的判斷生物質燃料燃燒性能的方法,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但是不能顯示不同生物質燃料揮發分析出的溫度水平、最大析出速率及生物質的失重狀況。因此,采用美國TA公司生產的Q50熱重分析儀對三種典型生物質顆粒燃料進行試驗,通過三種燃料燃燒的TG—DTG曲線,分析富氧條件對生物質的揮發分析出特性指數、燃燒穩定性判別指數及燃燒特性指數,為生物質顆粒原料的選擇及大型生物質燃燒爐的設計提供理論依據,另外對改善中國能源結構,保護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生物質顆粒燃燒特性判別指數
1.1揮發分析出特性指數
揮發分析出特性指數表征燃燒過程中揮發分的析出性能,是判斷生物質顆粒燃料燃燒特性的一個重要指標。

2實驗裝置及方法
2.1實驗裝置
本實驗采用美國TA公司生產的Q50熱重分析儀,該裝置由吹掃氣體系統、熱天平、爐體、溫度控制和測量系統五部分組成。吹掃氣體系統在加熱爐中,一部分吹掃氣體經數字式質量流量控制后水平流過樣品,另一部分為保護氣體,氣體經過天平室后與水平吹掃氣體合并從加熱爐側口流出;熱天平安置在天平室內,提供室溫~1000℃溫度范圍內優異的測量準確度和精確度;爐體是熱重分析儀的一個關鍵部件,可以以最迅速、精確的方式在室溫一1000℃溫度范圍進行溫度控制;數字式質量流量控制器采用自動氣體切換裝置,不僅可以有效改善數據的穩定性,還能進行惰性氣體和氧化氣氛間的快速切換。
2.2實驗方法
為了分析生物質顆粒燃料富氧條件下的燃燒特性,采用Q50熱重分析儀對玉米秸稈、棉稈及木屑三種典型生物質顆粒燃料進行多種不同條件下的實驗。首先采用程序控溫法在40%O2、21%O2、14%O2和熱解條件下對20mg左右樣品進行的燃燒試驗,升溫速率為20℃/min,載氣流量為60mL/min,得到玉米秸稈、棉稈及木屑的TG—DTG曲線圖;其次在氧濃度及載氣流量分別為14%和60mL/min、21%和60mL/min、40%和60mL/min、21%和50mL/min及21%和70mL/min五種條件下進行熱重實驗,進而分析富氧條件對三種秸稈的揮發分析出特性指數Rh、燃燒穩定性的判別指數Rw燃燒特性指數P1的影響。
3實驗結果及分析
3.1富氧條件對生物質顆粒燃料燃燒失重特性的影響
3.1.1玉米稈TG—DTG曲線圖

由圖1可以看出,以21%O2曲線為基準TG及DTG曲線均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水分的析出階段,溫度區間為20~220℃。四條曲線基本一致,說明氧氣濃度的變化對玉米秸稈的水分析出過程影響不大;第二階段為揮發分燃燒階段。從TG曲線可以看出,40%O2的富氧條件下燃燒區間較短,揮發分燃燒溫度區間為220~290℃,21%O2、14%O2及熱解曲線差別不大,溫度區間為220~330℃。從DTG曲線可以看出,四條曲線均出現了揮發分析出速率峰值。40%O2的富氧條件下最大析出速率為23%/min,21%O2、14%O2及熱解條件下最大析出速率分別為14%/min、13%/min及12%/min;第三階段為固定碳燃燒階段,從TG曲線可以看出,40%O2富氧條件下玉米的燃燒區間明顯縮短,燃燒溫度區間為390—440℃,21%O2及14%O2曲線差別不大,溫度區間為220~330℃。
熱解曲線與其他三種相比,揮發分燃燒階段與固定碳燃燒階段之間沒有明顯的過渡段,固定碳的燃燒區間較長,溫度區間為330~900℃。從DTG曲線可以看出,除熱解曲線沒有出現失重速率峰值外,其他三條均出現了失重速率峰值。40%O2的富氧條件下玉米稈的最大析出速率為11%/min,21%O2最大析出速率為4%/min,40%O2富氧條件下最大析出速率是空氣中的2.75倍。說明富氧可以縮短木屑揮發分及固定碳的燃燒區間,增大揮發分析出速率,使玉米的燃燒性能更好。
3.1.2棉稈TG—DTG曲線圖

由圖2可以看出,棉稈TG及DTG曲線與玉米稈基本一致,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溫度區間為20~250℃。這一階段四條曲線基本一致,說明水分析出階段氧氣濃度的變化對棉桿的影響不大;第二階段為揮發分燃燒階段,溫度區間為250~300℃。從TG曲線可以看出,40%O2的富氧條件下棉稈揮發分燃燒溫度區間為250~290℃,21%O2、14%O2及熱解曲線差別不大,溫度區間為220—350℃。從DTG曲線可以看出,四條曲線也均出現了揮發分析速率峰值,且富氧條件下峰值出現的最早。40%O2的富氧條件下棉桿的最大析出速率為19%/min,明顯高于其余三條曲線;第三階段為固定碳燃燒階段,從TG曲線可以看出,40%O2富氧條件下棉桿燃燒溫度區間為390~440℃,比21%O2條件下燃燒區間減少100℃。從DTG曲線可以看出,除熱解曲線沒有出現失重速率峰值外,其他三條均出現了失重速率峰值,且富氧條件下峰值出現的最早。40%O2的富氧條件下玉米稈的最大析出速率為12%/min,21%O2最大析出速率為5%/min,40%O2富氧條件下最大析出速率是空氣中的2.4倍。說明富氧可以縮短棉桿揮發分及固定碳的燃燒區間,增大揮發分析出速率,改善棉桿的燃燒性能。
3.1.3木屑TG—DTG曲線圖

由圖3可以看出,木屑TG及DTG曲線與棉稈更為相似,但是揮發分及固定碳燃燒分界處沒有玉米稈和棉稈明顯。第一階段為水分析出階段,四條曲線基本一致,說明氧氣濃度的變化對木屑的水分析出過程影響也不大;第二階段為揮發分燃燒階段。
從TG曲線可以看出,40%O2的富氧條件下棉稈揮發分燃燒溫度區間為250—310℃,比21%O2條件下減少30℃。從DTG曲線可以看出,40%O2的富氧條件下棉桿的最大析出速率為23%/min。21%O2、14%02及熱解條件下最大析出速率分別為17%/min、16%/min和15%/min;第三階段為固定碳燃燒階段,從TG曲線可以看出,40%O2富氧條件下木屑燃燒溫度區間為320~440%,比21%02條件下燃燒區間減少100cc。從DTG曲線可以看出,14%O2及熱解曲線沒有出現明顯的失重速率峰值,說明缺氧條件對木屑固定碳的燃燒階段阻礙較大。
40%O2的富氧條件下玉米稈的最大析出速率為12%/min,21%O2最大析出速率為6%/min,40%O2富氧條件下最大析出速率是空氣中的2倍。說明富氧可以縮短木屑揮發分及固定碳的燃燒區問,增大揮發分析出速率,使木屑的燃燒性能更好。
3.2富氧條件對生物質顆粒燃料特性的影響
3.2.1富氧條件對生物質顆粒揮發分析出特性的影響
不同載流理和氧氣濃度條件下,三種典型生物質顆粒燃料的Rh值如圖4所示。

圖4表明,隨著氧氣含量的變化,三種典型生物質顆粒燃料的揮發分析出特性指數變化很大。在缺氧的狀況下,玉米、棉桿及木屑的揮發分析出特性指數分別為7.1、7.8及7.90mg/(min·K2),這說明缺氧條件下木屑及棉桿揮發分最易析出,玉米揮發分析出最難。當達到21%O2條件時,玉米、棉桿及木屑的揮發分析出特性指數均呈上升趨勢,這說明隨著氧氣含量升高,三種秸稈的燃燒穩定性有所增強。
40%O2的富氧條件下,玉米、棉桿及木屑的揮發分析出特性指數分別為16.3、12.2和13.7mg/(min·K2),表明富氧條件下,三種秸稈的燃燒穩定性明顯改善。與空氣中相比,富氧條件下玉米揮發分析出特性指數增加了7.6mg/(min·K2),而玉米與木屑分別增加了4.1及4.8mg/(min·K2),說明富氧條件下玉米揮發分析出的促進作用最強。
3.2.2富氧條件對生物質顆粒燃燒穩定性的影響
不同條件下,三種典型生物質顆粒燃料的Rw值如圖5所示。

圖5表明,隨著氧氣含量的變化,三種典型生物質顆粒燃料的燃燒穩定性也有很大變化。在缺氧的狀況下,玉米、棉桿及木屑的燃燒穩定性指數分別為800、740和880,這說明缺氧條件下木屑燃燒穩定性最好,玉米稍次,棉稈最差;當達到21%O2條件時,玉米、棉桿及木屑的燃燒穩定性指數分別為900、960和930,這說明隨著氧氣含量升高,三種秸稈的燃燒穩定性有所增強,其中棉桿穩定性指數增加了220,玉米與木屑大約增加100,說明缺氧條件下增加氧氣含量對棉桿的促進作用最強;與21%O2相比,40%O2的富氧條件下,玉米穩定性指數增加了640,玉米與木屑分別增加了260和430,說明富氧條件下增加氧氣含量對玉米的促進作用最強,木屑次之,棉桿最差。另外,三種典型生物質顆粒燃料的燃燒穩定性隨著載氣流量的變化,呈開口向下的拋物線型變化。
3.2.3富氧條件對生物質顆粒燃燒特性指數的影響
不同條件下,三種典型生物質顆粒燃料的P1值如圖6所示。

P1值的變化趨勢Rh與Rw及值的變化趨勢基本相同,這表明生物質顆粒揮發分的析出有利于降低顆粒的點火溫度,提高其燃燒穩定性及燃燒速率。
在缺氧的狀況下,玉米、棉桿及木屑的燃燒特性指數都比較低,這說明缺氧條件下三種生物質顆粒燃料的點火性能及燃盡性能較差;21%O2條件時,玉米、棉桿及木屑的燃燒穩定性指數呈現上升趨勢,其中棉桿穩定性指數增加了2.2mg2/(min·K2),玉米與木屑分別增加了1.5、0.9mg2/(min·K2),這說明隨著氧氣含量升高,三種秸稈的燃燒穩定性有所增強,且增加氧氣含量對棉桿的促進作用最強;與21%O2相比,40%O2的富氧條件時,玉米穩定性指數增加了4.0mg2/(min·K2),棉桿與木屑分別增加了2.4和3.6mg2/(min·K2)。表明富氧條件下,三種秸稈的燃燒特性明顯改善,且增加氧氣含量對玉米點火、燃燒及燃盡特性的促進作用最強,木屑次之,棉桿最差。另外,三種典型生物質顆粒燃料的燃燒穩定性隨著載氣流量的變化,也呈開口向下的拋物線型變化。
4結論
(1)TG—DTG曲線顯示,40%O2富氧條件下生物質顆粒燃料揮發分燃燒區間比空氣中縮短30℃,固定碳的燃燒區間縮短近100℃。富氧條件下揮發分析出峰值是空氣中的2—2.75倍,且峰值出現的比較早,表明生物質燃燒性能明顯改善。
(2)隨著氧氣含量的增加,玉米、棉桿及木屑的揮發分析出特性指數、燃燒穩定性的判別指數及燃燒特性指數均呈現上升趨勢。在14%一21%0,濃度范圍內,三種指數的增加量較小。21%~40%O2富氧條件下,三種指數均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證明14%~21%O2濃度范圍內增加氧氣含量可以改善生物質的燃燒性能,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21%~40%O2富氧條件能夠大幅度改善生物質燃料的燃燒性能。
(3)21%O2條件下,玉米、棉桿及木屑的三種指標差別都不大,而40%0:富氧條件下,玉米顆粒的三種指標均明顯高于棉桿及木屑,這說明富氧條件對玉米顆粒燃料的促進作用更強。
參考文獻:
[1]中國國家統計局.2009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
[2]任敏娜,崔永章,李曉,等.八種生物質顆粒燃燒特征分析[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2,27(3):298—301.
[3]田賀忠,趙丹,王艷.中國生物質燃燒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J].環境科學學報,2011,2(31):349—357.
[4]羅思義.生物質粉體富氧燃燒的初步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7.
[5]羅思義.生物質微米燃料富氧燃燒特性分析[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9,5(5):86—87.
[6]陳建原,孫學信.煤的揮發分釋放特性指數及燃燒特性指數的確定[J].動力工程,1987,5:13—18.
[7]景振濤,梁晶,王欽,等.兩種秸稈類生物質燃燒反應動力學研究[J].水電與新能源,2010,3(3):69—71.
[8]崔永章,李曉,任敏娜,等.空氣量對秸稈顆粒燃料燃燒影響的實驗研究[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2,27(2):167—171.
[9]魏兆龍,郭朝令,楊義波.煤種燃燒穩定性試驗研究[J].鍋爐技術,1999,10(1):6—9.
[10]林鵬.秸稈類生物質層燃燃燒特性的試驗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