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一場關乎農業綠色轉型與資源高效利用的評審會議在景東縣圓滿落幕。縣農業農村和科學技術局牽頭組織景福鎮、太忠鎮、安定鎮人民政府及局內計劃財務股、農業項目管理股、種植業管理股、畜牧獸醫股、農業環保和農村能源站等多部門代表,與項目評審專家組齊聚一堂,對《景東縣2025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建設項目實施方案》及景福鎮、太忠鎮、安定鎮的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補助項目實施方案進行集中“把脈問診”。會議由農科局分管領導主持,最終方案憑借扎實的規劃與清晰的目標,順利通過專家組評審。

據了解,該重點縣建設項目預算總投資達651.059萬元,資金來源精準多元——其中2025年中央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第二批)449萬元為項目“輸血”,農村集體經濟自籌的202.059萬元則為項目“造血”。項目將在半年時間里,掀起一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攻堅戰”。
項目藍圖已清晰繪就:到2025年底,景福鎮、太忠鎮、安定鎮將各添1座農作物秸稈飼料化收儲加工廠,3座新廠將成為秸稈轉化的“主力陣地”;22套新增的秸稈飼料加工機器設備將精準投放,其中景福鎮9套、太忠鎮10套、安定鎮3套,為秸稈加工注入“科技動能”,助力三鎮分別新增0.5萬噸、2.4萬噸、0.5萬噸的秸稈飼料化利用量,全年新增總量達3.4萬噸。與此同時,文井鎮2600畝、文龍鎮500畝、錦屏鎮500畝的農田將迎來秸稈肥料化還田“滋養”,文井鎮布設的3個秸稈還田監測點將全程“站崗放哨”,為秸稈還田效果監測與評價、主要農作物草谷比調查總結提供精準數據支撐。此外,5期覆蓋100人次的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推廣培訓,將為項目落地生根輸送“人才養分”,全力確保全縣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

評審現場,專家組及參會人員認真聽取了三個鎮人民政府對本地飼料化補助項目方案的介紹,以及縣農業環保和農村能源站對重點縣建設項目方案的詳細解讀,細致審閱了全部方案文本。圍繞項目實施,專家組提出了一系列“金點子”:要緊扣建設內容與質量技術標準,把前期準備工作做深做細,為項目順利實施與驗收筑牢根基;要細化資金使用方案,嚴守資金管理紅線;要規范項目建設程序,做好檔案留存歸檔;要強化質量檢查督查,確保項目建成后能即刻投入運行、發揮實效,讓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同步彰顯;更要全程加強監管,確保項目按質、按量、按時完成建設。
經過充分討論,專家組一致認為,三個鎮的補助方案與縣級重點縣建設方案緊密貼合景東實際,精準對接國家和地方秸稈綜合利用政策導向,對推動當地農業綠色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積極意義。方案規劃科學、路徑清晰、可操作性強,落地后必將為景東縣帶來豐厚的經濟收益、顯著的社會效益與良好的生態效益。
此次方案順利通過評審,標志著景東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邁入新階段。隨著項目的逐步實施,昔日田間地頭的“廢棄秸稈”將真正變身“綠色寶藏”,為鄉村振興注入可持續發展的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