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縣規劃建設城鄉有機廢棄物資源化處理中心(生物天然氣示范)項目,通過資源化利用城鄉有機廢棄物,將養殖業、種植業、餐飲業與環保產業鏈接在一起,培育循環經濟新業態。

變廢為寶,污染源變資源
平南縣城鄉有機廢棄物資源化處理中心(生物天然氣示范)項目位于臨江產業園區,占地70畝,由廣西平南神州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約2億元。記者從項目運營負責人張英華處了解到,項目目前正在進行用地的三通一平施工,建成達產后日處理有機廢棄物可達690噸,生產原料全部來自當地城鄉。
傳統的環保項目,在經濟上大多是投入大于收益,治污成本主要由地方政府或產污企業負擔。該項目將可能污染環境的廢棄物變成資源、能源和產品,既創造了經濟價值,又解決了平南以及周邊縣市有機廢棄物處置的難題。以市政糞渣、餐廚垃圾、農業秸稈、養殖糞污等作為生產原料,經過科學的生產工藝,產出有機肥、天然氣等產品,為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秸稈綜合利用開辟了新路徑。
科技賦能,循環經濟有妙招
在碳達峰與碳中和“雙碳”目標背景下,循環經濟憑借“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優勢,展現出廣闊的市場前景,也是平南縣大力發展的新業態。平南縣是一個人口大縣、生豬養殖大縣、糧食生產大縣,社會生產生活中產生的有機廢棄物可作為循環經濟的資源。該項目通過技術創新,實現有機廢棄物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將其轉化為高品質的再生資源。項目建成后日產生物天然氣2萬m³,年產有機肥、有機肥添加劑、油脂等12000噸。
“項目采用的技術工藝經過多年發展與實例驗證,各工藝段模塊化設計,靈活性強、易于管理、穩定可靠。”張英華向記者介紹,項目的主體技術工藝采用“高效厭氧發酵”、沼氣提純和生物有機肥制造工藝,不但生產過程綠色環保,其產品有機肥料、清潔能源也是環境友好型的低碳產品。
回饋自然,守護鄉村生態
該項目回收利用禽畜糞污、作物秸稈,降低了企業、養殖場和農戶的經營成本,也減少了農業面源污染。此外,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生產三萬多噸有機肥和十多萬噸沼液,這些有機肥料可改善土壤板結、降低病蟲害,還能減少化肥農藥的用量、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