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資中縣興騰養殖家庭農場繁忙不已,工人們將青貯秸稈運送到發酵池壓實處理,經過加工處理后的秸稈,即將轉化為肉牛的優質飼料。而在農場另一端,牛糞經過無害化處理,被制成有機肥反哺農田,實現“秸稈-飼料-養殖-有機肥-農田”完整綠色循環產業鏈高效運轉。
作為資中縣2025年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項目的重要實施主體之一,該農場獲得中央財政補助200萬元,專項用于秸稈飼料化利用。農場負責人林川介紹:“農場占地300余畝,設計年出欄肉牛1萬頭,實際年出欄量可達1.2萬頭以上。目前存欄約3500頭,計劃今年8至10月實現滿產。全年青貯及黃貯飼料回收目標為3萬至5萬噸。”在秸稈飼料化利用基礎上,該農場利用牛糞等年生產有機肥超2萬噸,有效減少化肥使用,反哺農田肥力。

這種模式既破解了秸稈焚燒污染難題,又實現了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為擦亮“天府糧倉”生態底色注入新動能。
據悉,資中縣2025年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總投資超170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700萬元,重點支持秸稈飼料化利用,實現全縣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飼料化利用率提升至20%。目前全縣已建成秸稈收儲中心384個,形成“縣-鎮-村”三級收儲網絡,并通過“秸稈換肉”工程鏈接53家養殖場,帶動農戶增收。
“今年以來已收儲秸稈超2萬噸,”林川表示,“其中8000噸來自周邊鄉鎮及公民鎮的訂單合作,涵蓋小麥秸稈、油菜稈和玉米稈。”資中縣將繼續加強技術培訓,推廣秸稈科學還田和離田利用技術,持續優化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五化利用”格局,為鄉村振興增添綠色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