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通達公司進行#5鍋爐改造工程,將廠內#5號130t/h高溫高壓燃煤循環流化床鍋爐改造為生物質顆粒燃料鍋爐,配套原有 24MW 汽輪發電機組實現非煤熱電聯產。
“碳”索前路:政策東風吹燃轉型引擎
作為響應國家“淘汰煤電落后產能”“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政策的具體實踐,#5 鍋爐改造項目從立項之初就錨定“三贏”目標:既要通過生物質能替代完成煤炭壓減任務,又要構建 “燃料—發電—供熱” 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更要滿足周邊企業生產用熱與民生采暖的剛性需求。
生物質顆粒燃料以農林廢棄物為原料,燃燒排放遠低于燃煤標準,相當于為通達公司裝上“綠色心臟”。該項目技改實施后年可減少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分別為2.25t、18.21t、13t,周邊空氣質量也將迎來“看得見的改善”。
“機”不可失:施工熱潮燃動全場

走進改造現場,焊花飛濺如星火閃爍,機械轟鳴似戰鼓擂動,施工人員不畏酷暑,分組作業,齊頭推進,向工期節點發起沖擊。鍋爐風帽拆除已完成,本體保溫根據需要拆除,部分墻體拆除同步推進,爐膛搭建腳手架緊跟進行時……各工序“無縫銜接”,勾勒出一幅“熱氣騰騰”的攻堅畫卷。“我們給每個作業面配備‘進度看板’,每天通報完成情況,就像給工程上了‘緊箍咒’,誰也不敢懈怠。”項目經理的話語中透著股不服輸的韌勁。
“監”往知來:技術護航燃旺質量之火

針對生物質鍋爐燃料特性,技術部提前與設計院 “聯合作戰”,優化爐膛結構與配風系統,確保改造后機組熱效率穩中有升。為守住安全與質量的“生命線”,技術部組建專項監督組,實行“旁站式”監管——從焊條型號核對到焊縫無損檢測,從腳手架搭設間距到高空作業防護,每個細節都逃不過“火眼金睛”。“每天至少3次巡查,發現違規操作當場叫停,這‘監’督的力度,比盛夏的日頭還‘烈’!”監督組魏工調侃道。這種“吹毛求疵”的較真勁兒,讓工程質量如烈火淬煉的精鋼,愈發堅韌可靠。
從燃煤到生物質的爐型之變,從黑色能源到綠色動力的“氣質”之變,通達公司#5鍋爐改造工程書寫著傳統電廠的“破局”之路。待今年冬季供暖期來臨前,這臺新生的生物質鍋爐將正式“上崗”,用清潔的熱能溫暖千家萬戶,以循環的動能為產業升級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