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竹溪縣蔣家堰鎮示范農田的玉米地里,機器轟鳴不絕,聯合收割機、秸稈打包機、運輸車輛協同作業,一粒粒金黃的玉米粒如瀑布般傾瀉入車,粉碎的秸稈被同步打包成方塊,有序地運往加工車間。

近年來,竹溪縣積極探索,通過機械化作業,實現了秸稈的高效回收利用,積極推廣秸稈科學還田技術,扎實推進秸稈還田離田工作,破解了秸稈處理難題,真正實現了讓秸稈變廢為寶。同時,積極探索農作物秸稈專用機械設備多元化利用,重點引導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和農戶采用聯合收割機、秸稈粉碎還田一體機、小型秸稈粉碎機、離田打捆機、撿拾機、摟草機等專用機械設備推動秸稈多元化利用,促進秸稈變廢為寶,實現秸稈資源高效循環利用,促進資源節約、保護生態環境,守護空氣質量。
據竹溪縣農業部門工作人員介紹,全縣農作物秸稈年產生量達38.3萬噸,其中玉米秸稈占比可觀。一部分秸稈被加工成飼料,占秸稈總量的35%;另一部分用于生物質發電;還有一部分經過處理后成為有機肥料。目前,全縣秸稈綜合利用率已達90%以上,真正實現“變廢為寶”。
此次玉米收割中全面推廣機械化“一條龍”作業,通過機械化作業,不僅提高了玉米的收割效率和質量,還解決了秸稈處理難題,促進了農業循環綠色可持續發展。此前,在全縣18萬畝油菜收割過程中,縣農業部門率先應用的“機收+地頭收購”模式,如今也在玉米收割中全面推廣,一批糧油加工企業、養殖場等直接到田間收購,既保障了顆粒歸倉,又實現了產銷順暢。

下一步,該縣將繼續加大農業機械化推廣力度,不斷探索創新農業生產模式,讓更多農民享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和實惠,著力推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特色模式,推進秸稈離田高效利用,提升秸稈收儲專業化、市場化水平,創設秸稈綜合利用特色模式縣,不斷推動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和綠色農業轉型。
據了解,在湖北省2024年度環境空氣質量評價結果中,竹溪縣在全省114個縣(市、區)中位于前十強。2024年,竹溪縣將大氣污染防控工作貫穿全年不放松,從嚴落實工地揚塵“八個100%”治理措施,督促5家重點建設項目施工現場安裝揚塵在線監測設施;部門聯動路檢冒黑煙貨運車輛,檢處車輛130余臺(次);統籌250萬元財政資金用于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重點鄉鎮購買30余臺秸稈粉碎機,將農作物秸稈粉碎還田;秋冬季重污染天氣響應期間,精準指導重點涉氣企業嚴格落實減排措施等。當年,竹溪縣優良天數達標率為98.6%,全市排名第1位,全省第5位;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53,在全省位居第7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