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龍縣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以生物質燃料推廣運用為抓手,改造烤房、保障供給,全面普及“綠色烘烤”模式,助力烤煙產業減工降本、節能增效。
走進位于錢相街道三道墻村的安龍縣金葉烤煙綜合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物質燃料加工廠,木材邊角料堆成小山,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生物質粉碎機、烘干機、制粒機等設備有序運轉,工人們在各自崗位上忙碌作業,全力加快生物質燃料的生產加工,為全縣煙葉烘烤提供燃料保障。

安龍縣金葉烤煙綜合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元剛告訴記者,加工廠的原材料主要是以邊角料和樹枝進行加工,一條生產線每天可以生產50噸生物質燃料。
據了解,生物質燃料成型后體積小、比重大、密度高,便于儲存和運輸,且干凈衛生,能夠大幅降低烘烤過程中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在節能環保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對于生物質燃料烤煙還可以,效益高,比燒煤要省力,我們拿來這里編好,就由烘烤師自己管,現在煙葉單價比原來高,效益好。”錢相街道三道墻村煙農劉厚權說。近年來,安龍縣聚焦生物質燃料的推廣運用,以安龍縣金葉烤煙綜合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依托,由煙草部門提供技術支撐,在錢相街道三道墻村、德臥鎮馬鞭田村分別建成生物質燃料加工廠,并建立“合作社生產+公司監督+煙農接收”的供給制度,做到按需生產,實現資源高效配置。
“現有兩條生產線,錢相生產線是8000噸,德臥是7000噸,我們都和煙葉站上的技術員聯系,各集群烤煙點能拉多少噸,我們就拉多少噸過去。”王元剛說。
與此同時,安龍縣煙草部門緊盯烘烤過程中的用工、耗能和煙葉質量等重點,通過改造生物質燃料烤房3458座,全面推進綠色清潔烘烤技術配套應用,進一步提升煙葉烘烤質量和效益。

錢相街道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劉福樺介紹,今年,錢相街道烤煙面積是7300畝,在錢相轄區內的集群烤房點有19個,全部用的是生物質燃料,這個生物質燃料烤出來的煙葉質量特別好,有黃、軟、香特點,比原來用煤來烤煙節約成本,一炕煙節約200元左右。
今年,安龍縣共種植烤煙4.84萬畝,并全部采用生物質燃料進行烘烤,煙葉總產值預計達2.135億元,為煙農增收、產業增效交出一份生態“烤卷”。“到今年10月份,各個集群烤煙點開始鋪料,2026年計劃目標任務是15000噸。”王元剛說。 |